隔了好久才更新,大概快要有兩年了吧?

真是不好意思~(跪

 

其實呢!這兩年來我都在煩惱到底要怎麼樣測我麵包機的溫度

也發生了很多事情,家裡的變化....自己的事....有段時間真的忘記了...我自己說過要更新這件事

雖然我還是持續有在做麵包...(但有段時間都在做蛋糕

在漫長的本文開始之前先來個開胃菜吧!(wwww

 


前陣子我的內鍋終於壽終正寢了

P_20170512_192041.jpg

(為各位獻上我的甜不辣手手

兩年間發生了很多事,有段時間沒做麵包,有段時間有做,斷斷續續的...

如果連我剛拿到麵包機那時的瘋狂亂做的量...算下來大概平均一個禮拜一條12兩土司吧

麵包機的購買日期為2015/04/12,新內鍋到手日期為2017//05/06

 

其實內鍋大概在4月的時候就開始壞了

麵包機葉片發出摩擦到內鍋  吱吱嘎嘎 這類很吵的噪音

然後,我的麵包變成了泥巴機!!!

狀況跟我之前爬文時看到網友的慘況一樣,葉片中心轉軸那裡的麵糰黑的可以.......

終於....終於就在我洗內鍋的時候

中心的轉軸掉下來啦!!

P_20170512_192515.jpg

於是我的內鍋就變成了這樣

P_20170512_192432.jpg

順便讓大家看看內鍋還有葉片磨損的程度吧~

P_20170512_192444.jpg

P_20170512_192457.jpg

P_20170512_192536.jpg

我把中心的地方放大讓大家看

擷取.JPG

中心裡面有一圈紅色的部分

不知道是什麼材質的東西,上半圈的部分應該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它不見了吧?

大概是被我這兩年來磨掉的....顆顆

於是我開始猶豫

要不要換桌上型攪拌機,但是主機的部分又還沒壞,還能用

口袋空空加上生來個性就窮酸的我,後來還是決定買內鍋XD

 

買內鍋的方式很簡單

打電話到他們公司>>告訴他們機器的型號>>要買什麼>>給電話地址>>宅配貨到付款>>得到新的

P_20170512_192222.jpg

是的~我連葉片也一起換掉了

葉片單賣250

內鍋單賣450

 

一起買650含運費

單買的運費我沒多問,所以不太清楚

 

 

OK~~

關於內鍋的開胃菜結束

讓我們進入真正的主題吧~~~

 


 

讓我繼續來廢話一段

先來說說我為什麼煩惱要怎麼測好了~

(圖片來自google)

烤箱溫度計嗎?

不不不....這東西放不了我的麵包機裡面

而且我想測內鍋跟外鍋的溫度,這不行!

「電子溫度計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(圖片來自google)

電子溫度計嗎?

好像又怪怪的?

我打麵糰的時候不會蓋蓋子...這樣沒辦法測吧?

內鍋溫度也沒辦法測吧?(黑人問號.jpg

一個要五百塊左右吧?我當時買不下手

 

於是就這樣....我持續煩惱著....

 

突然有一天在youtube看到一個甜點教學的影片

影片中老師手持紅外線溫度計在測

像是被打到一樣決定就是它了!!

於是我前陣子在蝦X下標了便宜的紅外線溫度計和筆型的數位溫度計

(三不五時有免運嘛~很適合我這窮光蛋)

「紅外線 溫度計」的圖片搜尋結果「溫度計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(圖片來原google)

 

 

所以我要先告訴大家

因為是便宜的

所以

準不準

.

.

.

我也不知道

大家就當個參考就好

 

還有件事要提醒大家

我非專業

所以不確定這樣測量對不對

哪裡有錯還請大家多多見諒多多指教

 

 

Screenshot_2017-05-19-15-15-18.jpg

 5/19下午的15:15當時氣溫26℃

 

我直接把測量結果做成表格

雖然我每個測量結果都有拍照下來,但是每張都PO上來文章會又臭又長

P_20170519_151601.jpg

(我的豬蹄跟大家問好)

工作開始前測量外鍋溫度為26.7

 

我現在使用在攪拌麵糰的製程為15快速揉麵

今年冬天的時候試這個製程還滿喜歡的

P_20170519_151728.jpg

(攪拌成糰後要記得把上面的塑膠袋拿掉,攪拌時也不要蓋麵包機的蓋子,不然溫度會比較高)

15快速揉麵的攪拌時間為15分鐘

我個人做麵包的順序為:

攪拌第一次>>進冰箱休息10分鐘>>攪拌第二次>>進冰箱休息10分鐘>>攪拌第三次完成>>放進塑膠袋裡綁緊進冰箱>>隔日整型烘烤

總共攪拌3次,進冰箱休息2次,打一次麵糰要65分鐘

以前我只攪拌2次,後來覺得不夠,所以變成了3次

 

這次我用來測試的麵糰配方是:吳寶春金牌牛奶土司

但我自己小改了一下(喜歡奶味重

高筋麵粉300g

牛奶      205g

糖           30g

鹽            2g

植物油    15g  (沒奶油了XD

速發酵母  3g

烘焙奶粉  1T

 

以下為第一次測試結果

括弧裡的數字是麵包機加熱管的溫度(我老是在懷疑加熱管會偷偷加熱,所以測量了一下)

擷取2.JPG

這結果真是嚇到我,沒想到麵糰終溫會到30

P_20170519_164719.jpgP_20170519_164714.jpg

拉一下薄膜試試...不過我手殘,又要一隻手拍照........嗯嗯....失敗.....

之前沒買溫度計的時候都是靠自己的身體去感受溫度

(這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    )

 


 

所以我又做了第二回測量

第二開始前讓機器休息10分鐘,順便把內鍋放入冰箱冰10分鐘

這次麵糰進冰箱的休息時間拉長到15分鐘

P_20170519_160806.jpg

開始前的外鍋溫度是29.0

第二回合在這樣的條件下似乎有點不公平,但第一回合記錄下來有點累了,就沒給更多時間降溫了

擷取3.JPG

P_20170519_183947.jpg

麵糰終溫為28.3

我開始擔心之後氣溫升到30幾度的時候該怎麼辦了

可能會回到製程11生麵糰,打10分鐘後進冰箱10分鐘,到滿意為止(當然還會邊測量溫度啦...)

 

隔夜

P_20170520_122634.jpg

上面那袋是第二回合打的,膨得比較大,但也可能是我袋子綁得比較鬆的原故

整形過後烘烤的結果

P_20170520_163432.jpg

 

猜猜哪個是第一回打的?哪個是第二呢?

答案:

左邊是第二   右邊是第一

換了一個牌子的酵母後,做出來的成品樣子就滿不受控的

之前明明很美滴.....(崩潰

我看我還是去買本來用習慣的牌子回來好了....

 

來~這是我第二回麵糰的牽絲秀~請看

P_20170520_182718.jpg

P_20170520_182825.jpg

來比一比

第一回跟第二回的組織

P_20170520_183932_HDR.jpg

左邊是第二回 右邊矮的是第一回

我自己用肉眼看實品觀察的結果  矮的那個粗了一點,但沒有很多

 

剝下來那塊自己吃掉XD

 


總結一下

 

謝謝你看完這樣碎碎念又超長的文

這樣紀錄還滿累的

「銀魂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 

這台主機壞了以後我可能不會再買麵包機了

打麵糰花的時間太久

目標是桌上型攪拌機,小紅不考慮

太貴的牌子~我這種淡酸的傢伙買不起

目前還在看

如果我又踩雷了應該會再來發文吧(叫我滅火大隊長)

不過還不知道主機要幾年後才會壞

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~

 

 

 

PS.如果有我能幫忙的地方,站內信給我會比較快唷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mSeais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